我去看的第一家工厂做的是拉蓝,做工完全仿照樱花的拉蓝,全厂只做三样东西,刀叉蓝,碗碟蓝,杂物蓝。放眼望去,满院子堆放的都是这三款拉蓝,车间则东一堆西一堆,模具工艺比较专业,但远谈不上精细。最引我注意的是他们所有的不锈钢材质,灰白灰白。我问陪同我的老板:“你们用的是什么样牌号的不锈钢?”他告诉我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新牌号,听不懂,算了,反正我也清楚,也就是当地那些很土的不锈钢材料厂出产的一些杂七杂八的不能称其为不锈钢的不锈钢。我再问他:“你这材料多少钱一吨?”老板反问我:“你们那多少钱一吨?”我告诉他:“最便宜的17000元每吨,但我们一般只用更贵的304不锈钢。”那老板脸上露出隐约有些得意的笑容。他告诉我,他采购的不锈钢才12000元每吨。还好,没有突破我心里的预估。
随手拿起一款拉蓝,那老板问我们有几条纵线,我告诉他16条,那个老板直摇头:“不划算!不划算,多出一条就要多花0.3元钱,我们只用15条!”听那话,我差一点儿笑了出来,心里感叹,好精明的家伙啊!
一个小时以前后,我们到达了第二家工厂,他们生意挺好的,老板正在车间指挥下冲床,满头大汗。见他忙,我也不好意思打扰他了,一个人跑进车间转了一圈。跟前一家一样,做的也是那三款拉蓝,一点点都没有变。包装上印的赫然就是“樱花拉蓝”。他们当地的卫浴洁具是支柱产业之一,这些拉蓝就借助这些卫浴洁具的销售网络流通到了全国,每家工厂都在国内抢占了一块地盘,借用的全是樱花的商标。
接下来又走访了几家拉蓝厂,所见到的情况基本都是一样。看多了,心里就看懒了,不想再看。最后去的一家是帮当地在国内非常有名的一家电器厂配套网架的工厂。走进办公室,老板非常热情地拉着我问这问那。主要集中在一些生产流程及工艺方面的问题。以一款冷柜的储物蓝为例,他们的计件工价为0.5元,我分析给他听,事实上将所有的流程规划好,人工费只要0.28元足够了,他将信将疑地问我:“这有可能吗?”他把他们全厂的产能,开销及主要产品的单价报给我,让我帮他核算一下,按照正常情况一年应该要赚多少钱。大概计算了一下,我告诉他:“如果不出意外,应该可以赚到200万以上!”他同样也不太相信,因为他跟本就没有赚到那么多,我也懒得解释,相见即是缘,最终还得他自己去领悟。时间不多,谢绝了他的饭局回酒店,分别的时候握手道别,他的手硬硬的,满手都是老茧,握住他的手,心里莫名有点感动。
回到酒店两个多小时以后,那老板还打电话给我随行的司机,询问我评定他工厂一年应该赚到200万的理由。呵呵,真是个较真的家伙。
这一轮实地观看下来,对于就我这个行业的淅江企业的看法更清晰了。他们的优势就是如下两点:
第一就是务实。每一家企业的老板都很实干,基本上每天都埋头车间的具休事务,对所有的流程及工艺都相对很熟。但这一点优势随着60后的老去,随着70后对制造业热情的缺失,很快就会后继泛力了。
第二就是胆大,什么样的材料都敢用,什么样的品牌都敢仿。并且敢于打价格战。
但是不足也是很明显的:
管理方面严重欠缺,新产品的应变周期太长,甚至有的工厂压根儿就不具备生产新产品的能力。整个圈子里的暴发户气息很浓,你家买了宝马,我家最少也得买奔驰。衬衣可以几千元一件,皮带可以两千元一条,抽烟非得一百元以上的烟。一个饭局,没有两千元很难下来。但生产上的一点点耗材也斤斤斤计较,一点点货款也恨不得拖上三个月。还有就是中小企业普遍对企业缺泛规划,长远的进取心不足。
大家都说淅江企业潜力很大,竞争力很强,两次的深入考察以后我并不觉得是这样。事实上他们并不可怕,他们的命门照样非常多。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淅江中小企业的阵痛已经开始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