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兴起之意;“艾”停止之意。正在蓬勃发展,远未到达停止阶段,用“方兴未艾”这个词形容大连电子商务的未来再恰当不过。为进一步抓好电子商务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市提出了四大发展目标。
完善电子商务管理办法
借鉴电子商务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出台有利于促进我市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交易程序和行为、保障交易公平和安全、明晰责任。
重点推进
示范性电子商务应用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为重点,以行业促领域,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抢抓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的双重机遇,不断加强信用、认证、标准、支付体系、现代物流等电子商务运行支撑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融合,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发展新型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典型示范性电子商务应用,努力提高电子商务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
为此我市将扶强做大一批运营基础较好的电子商务专业化应用网站;启动一批有一定市场基础,前景广阔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建设;重点面向航运中心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一批电子商务项目。
积极引导、鼓励
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引导中小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鼓励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逐步开展网上询价、网上客户服务、网上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对市场的迅速反应。
鼓励一批有行业特点的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网站建设。根据传统产业发展特点,按照行业分类,扶持一批IT供应商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在服装、医药、建材、纺织、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建立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网上采购、网上营销及项目招标和拍卖交易活动,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周期,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而推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推进重点骨干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推进重点企业以内部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向电子商务、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外部信息化发展。引导上下游关联企业参与业务流程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价值链。
积极开拓农村电子商务
充分利用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组织实施“农信直通”应用系统,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对接活动;重点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批发交易市场网络应用,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畅通。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建立一批跨区域、专业化、有品牌效应的农副产品网站和交易系统,扩大特色农副产品的国内、国际交易量。
为完成上述目标和任务,我市将开展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通过实施示范工程,争取到2015年培育30个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家规模以上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5家国内外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电子商务知名企业。力争2010年、2013年、2015年重点电子商务应用网上交易额分别达到1600亿元、4100亿元、8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