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服装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尝试建立自有品牌商业模式,产品设计融入东方文化的元素,正在开启发现之旅。
服装行业融合并购的脚步日益加紧,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时尚。记者在第19届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以下简称服博会)上发现,已经有不少企业意识到“危机”,开始了“创新”的旅途。
个性品牌追求突破
创新是品牌的基础,创牌就要创新。服装行业在资本浪潮裹挟下,更应坚持自身属性特点,精雕细琢,挖掘其所包含的个性元素。
记者在服博会上走访发现,小众化的设计品牌脱颖而出,开始在大规模的服装商业之外延探寻另一条发展道路。
“我觉得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我想所谓品牌或者设计有自己的观念很重要,如果完全是为了市场,也许某些时候会迷失自己的想法。”上海世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翔对记者表示。
知行合一在中小品牌中体现得更见明显,不少设计师告诉记者,他们更愿意通过自身对生活的理解,反映当下中国人的审美水平和生活状态。
用上海素染服饰有限公司设计师王一扬的话说就是:“不管是商业创新,还是设计创新、品牌创新,都要紧盯着现在这个时代,看看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周围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她看来,在这些变化中隐藏着很多创新的可能,中国年轻设计师迫切需要的不是学习、模仿十几年前出现的设计“大腕”们,而是确立属于自己的本土风格。只有基于中国消费市场特点的设计文化,才能在未来创建出影响世界时尚的品牌。
传统企业加快升级
展会上,记者看到,传统经营羽绒服的波司登品牌已经推出了服装,展馆内波司登品牌分为男装、女装和羽绒服3个区域。
“服装业不仅是基础制造业,更具有时尚创意的基因。中国服装不能在产业价值链低端泥沼中厮混了,我们应努力从低层次、低品质的产量取胜向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价值创造迈进。”
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十分认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必要性,他认为,“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纺织服装业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
波司登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波司登正在努力转型成为一家拥有羽绒服、男装、女装、休闲、童装、户外等多品类产品的综合服装企业,并将在全球市场重点关注潜在优秀品牌及海外销售网络,计划以收购兼并、股权投资合作等形式加快公司销售终端在国际市场的延伸,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突破。
去年年底,波司登还研究开发出满足军需保障、抢险救灾、体育竞技等特殊场合需求的专用羽绒服,力求实现高端防寒用品的全面产业化。
纺织服装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产业,多年来为国家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创造了庞大的外汇储备。谈到传统产业再造前景,高德康说:“我们这一代人用心血和汗水在国际市场上挣得中国制造‘质优价廉’的口碑,今天我们面临与几十年前日本、韩国产业再造同样的困境。我们的困难不比他们当年恶劣,条件却比他们充裕,没有理由做得比他们差。传统产业再造如同鲤鱼跳龙门,跃过这道坎,未来中国制造也可以成为‘先进制造、价值体现’的代名词。”
自创品牌就像抚养子女
“年轻白领,每个月把工资的60%以上都花在买衣服上,中国的服装市场潜力太大了。”北京某服装采购负责人刘小姐告诉记者,的确,怎么会有人愿意舍弃从这如此巨大的市场分一杯羹呢。刘小姐直言,“许多企业只看眼前,搞短平快,赚一把是一把,舍不得下力气投入进行自主创新。如果靠做加工赚钱,再过几年恐怕连汤都喝不上了。”
服博会上,在知名童装博士蛙的展台,记者了解到,博士蛙也是由做加工“起家”的。负责人刘萍告诉记者,当时董事长钟政用感觉做加工压力很大,就从1996年开始探索销售通路,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哈利·波特第四部全球同步上映。博士蛙品牌通过谈判,拿到了哈利·波特系列卡通形象品牌授权,自行设计童装款式并在终端销售。紧接着,博士蛙品牌接连拿下了网球王子、NBA、曼联、尤文图斯等7个授权品牌。
随后的2008年,钟政用在日本注册了品牌“Baby2”,委托日本企业贴牌加工,自己则专注于建设品牌和渠道。就这样,一个优秀的童装品牌做了起来。
显然,“贴牌生产一单是一单,追求的是短期利益。”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方才说,自创品牌就像抚养子女一样需要长期投入。
他当年也是在外销中发现了品牌价值,并于10多年前自创品牌庄姿妮杀入国内。如今,他的品牌已经实现盈亏平衡,假如只以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来计算,该品牌已进入盈利阶段。
“自主创新决定着我们能否实现从贴牌大国到品牌大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如果在全球产业链的价值低端长期徘徊,劳动就不会转化成财富。”张先生对记者说。

标签Tags:
关键字:
服装电子商务,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