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当周光华还是个高中仍没毕业的孩子,就已经进入富士康集团做了电镀工人。“电镀是个非常危险的工作。我身边就曾经有同事不小心把硝酸洒到手上,导致手皮肤碳化。”当再次与亿邦动力说起这些往事,周光华很是感慨。
在工厂,这种危险的工作环境很常见,周光华深切的知道“安全保护产品”的重要性,多年做工人的经历也让他对劳保行业有了较深的了解。2003年,当周光华带着多年的积蓄回到家乡,他毅然决定做自己熟悉的行业,成立恒峰劳保(后更名苏康劳保),专为工人做防护手套。
从赚到第一桶金到事业小有成就,周光华这一干就是八年。
从小做大产品线
创业就意味着不断地遇到困难,不断地解决困难,尤其是在最开始的时候。
在2008年以前周光华是与许多做劳保用品的经销商一样,只能四处拿货再去推销。“开始真是不知道该去哪里拿货,前两年走了不少弯路。”周光华说起话来语速很快,衬衫西服的装扮与当地企业老板随意休闲的风格完全不同。
苏康公司的公司门口有专门供员工放鞋的柜子,员工每天在楼下换了拖鞋上班,办公室的地一尘不染。而这种专业细心的风格给周光华带来不少好处。
周光华办公室一角放着一颗无药的真炮弹弹头,旁边的匾牌上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XXX定点采购处”字样。这是周光华曾经的一个军队客户送给他的礼物。这个足以拿出来炫耀和展示的订单却并不依赖于任何关系和背景,一切源于周光华专业细心的风格。
军队的采购采用招标的形式,很严格。“南京军区领导来了一二十个做评委,台下是参加竞标的一排企业。”做劳保行业的人年纪一般略大,装扮随意,一双休闲鞋配一个夹克就去了。而周光华却一身西服正装,加上对行业的侃侃而谈,思路清晰,当即被选中。
实际上,最终拿下军队的订单,除了周光华专业细致的形象和服务外,苏康劳保的产品质量也在同行中颇有竞争力。周光华告诉亿邦动力网,苏州当地的劳保企业多是零散的个体户,手套质量普遍较差,而苏康在质量上有较高的要求,手套的织线比普通的手套都要密和厚。
对品质的重视和要求,使苏康劳保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此后周光华将产品线扩展到口罩、防护鞋、安全帽等产品。
“一定要做工精细、注重品质。”是周光华对苏康劳保的要求。
与此同时,周光华发现国外的劳保行业已经非常普及,苏州有很多外资企业,这些企业在选择劳保产品时更喜欢品质好、外观好和个性化的产品,对产品价格则没有太多要求。
于是,周光华选中国外一个知名的劳保品牌,开始代销该品牌。苏康的会议室,有很多国外品牌的样品鞋,这些鞋内置防护钢材,但外表看上去与专柜知名休闲品牌相差无几,时尚而实用,售价每双300-400元,在外企这样的高端用户中深受好评。
至此,周光华的产品形成了针对不同层次消费用户的两条线,一条是针对中国民企的低端产品手套、口罩等,这些用户对价格敏感。另一条则是以外企为主的高端用户,以销售国外代理品牌为主。
网络营销变主动为被动
传统销售中,以卖家主动找买家为主,尤其是小卖家求着大买家。找到大客户一年就有了着落,没有客户只能派销售人员跑业务,有关系的攀关系,没关系的生磕。
在周光华不断调整产品线的同时,他无意中接触了讲网络营销的老师,听到一些通过网络让需求用户主动找上门来的案例,周光华怦然心动。
”一开始只有两个人“,抱着试试的心态,周光华引进两个网络营销的员工,专门负责在阿里巴巴等平台发智能的供应信息,没想到前来讯盘的电话还不少。这让周光华有了信心,并开通了诚信通帐号,增加了网络部人员,正式投入组建网络营销体系。
如今,苏康劳保已经注册了7个独立的企业网站,每个网站针对不同的关键词组。“我们的每个网站都由专人负责,现在已经有三个网站在搜索引擎有非常靠前的排名,每天从网上来的询盘电话非常多。”周光华说。
此外,苏康劳保在阿里巴巴开了三个针对劳保产品、手套、口罩不同产品的诚信通帐号,还在1000多个B2B平台发布智能的供应信息,”只要是排名靠前的智能平台”,都有苏康劳保的信息。
苏康劳保从2008年开展电子商务以来,早已不用眼巴巴的找客户,只需坐等来自网络的客户主动找上门来。苏康劳保的销售额从2008年200多万增长到现在的1000多万,90%的订单都来自网络。周光华自己的工厂无法完成订单生产,就找来代工企业一起生产。周光华告诉亿邦动力网:“以目前的订货量计算,至少还需要一个500人以上的工厂才能保证完成订单生产任务。”

标签Tags:
关键字:
电子商务时代,劳保用品互联网营销,劳保用品网络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