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面对众多电子商务平台难以抉择的同时,跨国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生存竞争也异常激烈。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点击下载)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达4.5万亿,其中,B2B市场交易额达到3.8万亿,其中重点监测的电子商务企业包括但不限于: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慧聪网、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敦煌网、金银岛、我的钢铁网等,按照他们的发展阶段和盈利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外贸信息撮合平台、小额对外贸易平台和新生的外贸服务平台。
第一类以外贸B2B的方式开展国际贸易是最主流也是最成熟的外贸电子商务模式,主要靠收取会员费、竞价排名和广告盈利。将供应信息发布在国际外贸B2B平台,等待国外采购商主动询盘,双方接洽后促成交易的达成。
不过有外贸业内人士指出,阿里巴巴的中国卖家太多,加之阿里平台允许买家群发询盘,导致价格竞争激烈,因此阿里成交的单子利润都偏低。从某种角度说,阿里还是一个老外衡量中国供应商价格的平台。某些特定的行业收费用户过多,翻了十几页后还是收费会员,这种分类下的供应商效果就不太好了。
而且客户的黏性并不高。“阿里巴巴往往因为第一次撮合成功了,后续客户就转为线下交易。”唐义钧表示,因为国际贸易后续的通关、物流、外汇、保险、退税、结算等一系列问题才是跟单过程中业务量最大的环节,而且无法在网上完成。
针对阿里巴巴单纯的信息平台缺陷,第二类外贸电子商务平台集成了一定的支付和物流功能。以敦煌网、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为例的平台,为微小外贸企业寻找海外小型批发订单,参与小额支付并提供速递物流。这类平台通过交易量来收取佣金。
以阿里巴巴一达通为代表的第三类外贸电子商务平台,是希望集成外贸交易后续服务的平台,将整个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完善电子商务的价值链。不过很多外贸企业对于众多平台如何选择毫无头绪,更表示,不可能每个都做投入用实际效果“投票”。
“现在外贸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有很多,最先实现B2B突破的阿里巴巴,到现在的环球资源网、中国制造网、慧聪网、敦煌网等,选哪一个平台,对于企业来说完全不知道如何选择。”昆明环际贸易有限公司阎松坦言,传统知名平台和新兴平台各自都有卖点,不过最担心的是投入成本不透明。毕竟这些平台究竟哪个盈利,目前国内还没有权威的统计机构,结果也不得而知。

标签Tags:
关键字:
跨国贸易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