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阶段,如何通过创新方式促进现代农民致富,使之与国家投入的建设基础设施发挥更大的协调效果?在农村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徐晓兰认为,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商业模式,让农产品及其他产品与全国大市场有效地对接,是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使用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助器。
事实上,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的带动下,我国农村通过发展探索电子商务生态化模式,成功推动县域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趋势,已从越来越多的成功个案中初见苗头。
江苏徐州沙集镇便是众多通过电子商务成功转型致富个案例中最为传奇的一个。2006年,沙集镇东风村年轻人孙寒开起了第一家淘宝网店,从事简易拼装家具的网络销售及加工。经过短短4年,村里的网店生意从无到有,淘宝网店模式被更多的村民成功复制。以东风村为例,全村1180户,约有一半的农户在网上开店,整个沙集镇网店的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网络销售及加工同时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这样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据悉,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已有河北清河县东高庄村、浙江义乌青岩刘村等数个乡镇成为销售规模达千万元甚至过亿元级的“淘宝村”。
“这些成功个案并非偶然,电子商务是新经济商业模式的代表,具备经管方式灵活、进入门槛与风险低等优势,同时又是符合国家经济战略发展方向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的领域,将是农村实现信息化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徐晓兰说。
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徐晓兰建议在电子商务集群化发展特征显著的农村地区,实行一些促进措施:建立农村网商创业园区,园区要大力发展物流、包装、IT等相关服务性产业,并提供网店经营、营销、管理方面的培训,为农民网商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鼓励商业银行进入农村,开展面向网商的小额贷款业务,简化贷款流程,革新抵押机制,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信用贷款;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用电稳定,增加互联网带宽,切实改善网商交易环境;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产品展示中心、物流中心、原材料采购中心等,努力降低网商交易成本;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对在农村进行电子商务探索的认知度,夯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文基础。

标签Tags:
关键字: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