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与谷歌的未来对决必然首先要看iOS与Android两款操作系统对于开发者的吸引程度与后续发展趋势。而事实上这里面还有些历史纠葛。谷歌前 CEO现任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于 2006~2009年8月三年间担任苹果董事。而当时的施密特具备两种身份:既是谷歌的首席执行官又是苹果董事会的董事。谷歌在2005年花5000万美元收购 Android 后就一直在进行Android的原型机的研发。后来我们看到的Android 原型机当然与后来的 iPhone全触屏机并无太大区别。之后,谷歌的 Android 系列手机攻城略迅速发展。
当然,这让乔布斯十分震怒,他自然非常清楚施密特在其中的暗地推动作用,乔布斯和施密特也因此反目,乔布斯后来说:“我将用尽我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息,将不惜花掉苹果存在银行里的400亿美元来纠正这件事。我要摧毁Android,因为它是一件偷来的产品。我愿意对此发起一场核战争。”但随着乔布斯因癌症离世,库克领导下的苹果显然已经无法完成乔布斯要消灭Android的遗愿。用《反脆弱》一书的观点来看的话,即Android在与iOS的长期对战中,具备了强大的反脆弱力。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这句话应用于Android身上同样合适。今天Android已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近80%的份额,谷歌现在以Android作为系统底层核心,把手机、汽车、穿戴、家电、笔记本等智能手机与相关智能硬件广泛的连接起来,这是谷歌连接一切的核心。
iOS未来依赖于iPhone硬件的销量 Android可通过软件服务寻找值服务盈利点
我们再来看两者软件生态的布局。笔者认为,苹果的软件生态的优势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要看对手是谁,与三星和当时的诺基亚相比,苹果当然在软件布局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但与谷歌相比,却有可能略输一筹,而且未来的差距会加大,苹果的封闭体系决定其在软件布局的时候,不能对硬件创新怠慢,甚至,用户对苹果硬件创新的期待要高于软件创新。因为时尚感与高端品牌调性必然是首先最直观的反应在苹果硬件上。而苹果的品牌溢价需要苹果长期保持高端产品的定位,对于企业而言,很难保持在高端品牌的同时,还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盈利能力,而投入研发资源来推出利润更高、性能更高硬件产品是保持苹果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那么苹果的软肋就在于,随着全球智能机技术成熟,硬件技术边际效应递减,智能机开始转移到靠软件的增值服务赚钱,硬件利润空间被压缩的情况下,而苹果则需要长期维持硬件的高价格与高利润,这个难度是可想而知。

标签Tags:
关键字:
Andro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