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认为去年以来,国际制造业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金晓兵:比起以往,国际制造业更青睐生产外包,将生产方面的问题交给外包供应商去考虑。初步估算,欧洲和北美两大市场的制造业外包的年增长率大约在15%,亚洲则是生产外包的主要市场。
另一个趋势是北美制造业将他们的全球采购项目转移到邻近的区域。因为在某些项目上,亚洲采购的成本节约成效不如以往那么显著了。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出于成本和市场风险的考虑,国际制造企业在采购方式、采购订制内容、采购金额、贸易方式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和新趋势?
金晓兵:老外的谨慎是出了名的。为了应付不可预知的国际贸易风险,他们开始选择短期单,或者将一个大单子拆分成为几个小单。在亚洲采购优势弱化的背景下,也有的采购商开始将采购目标转移到邻近国。
记者:国际制造企业在通过电子商务采购零配件过程对中国供应商有哪些具体的要求?要获得国际订单,中国供应商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金晓兵:国际采购商的要求简单来说可以归结为一个词:安全。
他们更乐意找到让他们感觉安全的供应商合作伙伴,确保将外包生产可能带来的风险降至最低水平,直至没有风险。
如果要给国内希望获得国际订单的供应商提出一些建议的话,我认为在有关“安全”的问题上,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这对获得采购商的信任很重要。另外还有个最基本的建议是,国内的供应商应该花些时间构建自己的网站,尽可能详尽地公布信息。

标签Tags:
关键字:
国际外包市场火爆,难掩亚洲采购成本优势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