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小的制造企业在中国都是要存在的,所以营销还是头等大事.做好一万年的小制造企业准备!
不要只是看到“世界制造工厂”负的一面。不是“世界制造工厂”没有负的一面,而是正面和负面的有机整体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铜钱。中国的经济成功和“世界制造工厂”也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中国的经济成功是“世界制造工厂”的成功,是就业的成功。
并非不重视高新技术产业,毕竟,就业才是中国经济的第一要务,这是由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的基本约束决定了的。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还有几亿农民兄弟,他们知识不足、技能贫乏,需要劳动密集的制造业来吸纳他们就业和改善他们的生计。
不要看别人产业高级,能挣更多的钱,我们就想着要让产业高级化。适合别人的,未必就是适合我们的。正如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世界上也没有最好的产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产业——适合自己的产业就是最好的产业。重要的不是什么高级不高级,而是适合不适合。重要的不是在边际上我们挣了更多钱,而是我们的总收入最大化。
其实,高新技术产业未必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赚钱。从经验来看,新技术、新产品不仅投入大,而且风险也高。国际上大跨国公司每年要花费几十亿美元用于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然而只有5%左右的项目可以成功申请专利。在这些专利项目中,又只有十之一二最终投入商业生产,给公司带来回报。可见,如果把包括失败了的和不能给公司带来回报的所有研发全部算进去的话,最新技术的研发不仅投入巨大,风险高,回报率其实并不是很高。
今天美国不是在和我们竞争高新技术产业,而是在和我们竞争能够吸纳就业的制造业。金融危机后,美、法等国都纷纷宣称要重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好,问题是发达如美国,也不能所有的人都去做高新技术产品的。总不能人人都去做白领,蓝领工人怎么办?
其实,低端的制造业的存在是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给定高端产业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企业是一定要自我转型升级的。挣钱的事,是不需要外力去强调和推动的。能赚到的钱,能赚到更多的钱,怎么可能不赚呢?没有赚到,一定是因为本来就赚不到的。
就产业问题来说,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那些广大农民工赖以改善生计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生存的制造业。它们处在盈利边际上,经不起雨打风吹。各种不利的经济冲击首先会对它们造成伤害。这些年,由于经济发展,我们的劳动成本大幅上升,已经高于好些周边国家,这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劳动密集的产业优势。这本不是坏事。我们发展经济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劳动成本不上升,老百姓的收入怎么提高,怎么可能过上好日子?如果真是因为劳动成本上升使我们的制造业失去竞争力,倒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问题在于,劳动成本上升之外的因素也在导致我们的制造业遭遇困难。这就不是好现象了。
千万不要说什么中国制造是低端产业、夕阳产业。吃穿住行用是人的基本需求,只要人还穿衣吃饭,一万年后还有这些产业。有关人的基本需求的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
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未来十多年仍然存在。制造业不只现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强项,未来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强项。如果我们丢掉了制造业,那么就是自废武功。即使劳动成本上升,也不意味着我们就丧失了制造业竞争优势。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只要我们把品质做得更精,质量做得更好,就仍然会有竞争力。德国早已是发达国家,但是德国制造仍然雄视天下。金融危机后各国都陷入困境,唯有德国经济一枝独秀。这充分显示了制造业的经济增长和稳定功能。

标签Tags:
制造业
关键字:
制造业夕阳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