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要如何管理呢?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究竟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这是近来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都应该从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以及现实情况进行综合考查,不能纯粹从理论上去追求理想的教学模式。
(一)“3+2”培养模式
这是一个双学士的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学习5年,可取得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毕业证书和管理学学士学位,同时还可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即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学生在大学前三年参加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学习,第四年同时参加电子商务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学习,第五年参加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学习。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五年的学习可以获得两个学士学位,自然是一种好事,但从专业培养角度来看,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可能要比只修一个学士学位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能力方面会差一点。
(二)“3+1”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充分注重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即大学前三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课,大学第四年整整一年的时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去,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参与具体的商业项目策划、商务网站运营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以及网络营销和商务谈判等一系列商务实践活动,充分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以写商业计划书或项目策划、论证报告的形式取代传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这种培养模式无疑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养模式,但学校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资源优势,因为让一个专业的学生到社会实际当中去参与一个具体的、长达一年时间的商业活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处理不好的话,就会流入形式,让学生最后一年在外流浪。
(三)“3.5+0.5”培养模式
这也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办学资源优势和专业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符合目前国内高校的办学条件。即大学前三年半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后半年全身心完成一个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毕业设计。为了体现该专业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前三年半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每个学期2-3周的时间到实践中去学习,实时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还有一些其他的培养模式,如“4+1”培养模式等,但这三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无论哪一种培养模式,只要具备其实施的现实条件,操作科学得当,都不失为理想的培养模式。(来源:时代报告文/王迪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标签Tags:
电子商务
人才
关键字:
电子商务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