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马云把一家公众公司重新变为私人公司,大门关起来,究竟想要做什么?
“如果我不是刚好保本,可能现在也有怨气,谁都没有那么大的爱。”徐辉(化名)是阿里巴巴的前员工,去年6月份感觉阿里巴巴的股票已经见底了,市场大环境也不错,应该能涨到15元(港币),于是在13.74元入市。没想到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公告准备以每股13.5元的价格私有化退市。
“很多内部的人被套进去了,有前同事跟我抱怨说,他是20多元进的,损失得很惨。当然,不乏有些高层或者先知先觉者,该抛的基本上都抛得差不多了。”
尽管私有化的价格比近6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溢价60%,相比陈天桥宣布盛大私有化约为26%的溢价“厚道”许多。但5年前阿里巴巴IPO招股价也是13.5元,相当于跑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而马云发出的“内部邮件”声称私有化是“对股东负责”,更引发了再一次的“道德争议”。上一次发生在2011年马云的本命年,“挥泪斩卫哲”“支付宝股权转移”“淘宝商城暴动”三大事件,一步步将马云从“神”还原为“人”。易趣网创始人邵亦波公开称,马云从前是“风清扬”,后来变成了“岳不群”。
本命年后,马云似乎依然流年不利。
B2B夕阳西下
12年来,阿里巴巴一直都是世界B2B的典范,按马云的说法则是:“我们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他确实为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搭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营销平台。
“自从2008年研究3个月阿里巴巴之后,就再没研究以及推荐任何客户买阿里巴巴了。很聪明的早早远离了。”互联网分析师许单单说。
阿里巴巴的上市,恰好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夜。2007年,股价还曾最高达38.92港元,2008年就一路下跌了10倍,最低至3.605港元。而在那一年,中国半年内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杭州萧山一家自行车出口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金融危机的时候,阿里巴巴上,来自欧美的订单都没有了。”
“在内地出口放缓的情况下,我们当时也尝试摆脱这种困局。比如2008年的时候,阿里巴巴和印度最大的B2B媒体公司结为了战略伙伴关系。”徐辉透露,“就像马云内部邮件讲的,‘我们思考过,痛苦过,也一直在努力。但受限于上市公司的架构,升级的决心不够大,动作也不够彻底。’上市公司受不了财务上的大起大落,不能只有扩张、转型,花了很多钱却没有收入。”
为了扭转颓势,阿里巴巴前CEO卫哲推出了比中国供应商会费更便宜的“出口通”,没想到门槛降低了,欺诈也上去了,也为其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阿里巴巴私有化,除了大环境的影响,究竟有没有自己的失误之处,还是整个B2B已经人老珠黄、不再性感?
对阿里巴巴依然怀有深厚感情的徐辉有一点不认同,他认为如果一定要说阿里巴巴有什么问题,那就是他们做业务比谁做的都要着急,急就意味着会跑得很快,跑得快就意味着管理上、企业氛围上、企业文化上会把控不住。
道德误导
传说从阿里巴巴离职的员工,基本上都非常维护老东家,从徐辉身上可见一斑。然而股东们的纠结,也是实实在在的。
阿里巴巴的私有化,现在还并未板上钉钉。
按照香港股市的规则,如果赞成票低于75%,反对票高于10%,私有化就会失败。前两年电信盈科私有化失败,正是因为股东们不肯就范。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阿里巴巴的股价曾经最高达到38.92港元,一旦以13.5港元一刀切,这让那些被套在半山腰的投资者情何以堪?然而阿里巴巴的股价,在业绩最好的时候也没有怎么上涨,如今业绩平平,又如何能让人期待?
“无论大环境再怎么样,马云的行为已经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企业在国际投资人心中的形象。这种伤害,很难估量。”一位互联网从业人士认为。
股民们则更多进行了横向比较:“百度上市为股民创造50多倍回报,腾讯创造70多倍,而阿里巴巴却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马云作为一个商人,其行为并没有什么特别遭人诟病的,他的问题仅仅在于过去太高调、太道德化,这导致了某种市场误导。”著名独立IT评论人Keso说了一句公道话。
马云是50年来第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国企业家。经济学家茅于轼称赞他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二代企业家代表”(第一代是柳传志)。这位阿里巴巴的“教主”,不仅在公司内部被“万民敬仰”,也是中国许多个人创业者、中小企业家的精神领袖。
很多投资者还依然记得上市之初,马云的豪言壮语:“很多投资者跟我说,错过了Google,就不能再错过阿里巴巴了。”“不会对高股价有任何压力……投资阿里巴巴就是投资中国的未来。”
早在2005年上市之前,马云还曾对旗下业务有一个说法:“大哥阿里巴巴是个泥腿子,弟弟妹妹们上学要靠他来供,淘宝是个妹妹,性格活泼,可以拿着大哥的钱买花裙子,将来是要念复旦的;老三支付宝才上小学,但最有志气,大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供他上美国的哈佛。”
现如今淘宝已经是亚洲最大的网上零售市场,据徐辉透露,如果单独上市,它的一些数字公布出来会吓到互联网行业内的人,不比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差。而支付宝则是每天周转着20亿资金的支付工具。马云的话曾经给了人们一个隐隐的期待:将来阿里巴巴有可能将支付宝、淘宝等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不把这两大金蛋放进去,可能就是为了维持这种想象空间。”一位互联网观察人士认为。
本文转载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www.100ec.cn/detail--6040388.html

标签Tags:
阿里巴巴
私有化
浮云
关键字:
阿里巴巴私有化 雾里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