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企业家从来不做无用功,因此,必须学会看他们动作背后隐藏了什么内情!本文从根源上披露了阿里CEO卫哲离职的真实内情。】
近日阿里高层大地震,马云壮士断臂,不仅 “忍痛斩”卫哲,还自爆阿里欺诈门,主动清理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Gold supplier,下面简称GS),实际上,他的挥泪斩马谡是在掩饰阿里巴巴GS用户增长乏力的现实,试图寻找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来将真实情况掩盖起来。
那么真实内情是什么?
这里,先看下面的一张图,这张图是2007年1季度以来GS的增长情况。

2008年11月初,阿里巴巴推出了一款低价产品,叫出口通。出口通也计算在GS之中,但比一般的GS要便宜很多,正常的GS价格是5万元人民币,而出口通的价格只有1.98万元。
正是这样的低价策略,使得用户纷纷加入,阿里巴巴也因此抢占了不少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并让一些价格敏感的出口企业加入进来。
但是,这一波低价倾销潮总是有限度的,市场也有饱和的时候,到了2010年,GS用户的增长再次趋缓,表明该加入的,都已经加入了。
但毕竟增速还是正的,不是负的,为什么我会猜测,GS增速到了2010年底已经变负了呢?答案是:阿里巴巴又涨价了。
2011年开始,出口通的价格从1.98万涨到了2.98万,阿里巴巴的涨价行为也不难理解,因为已经很难靠规模来获得收入了,就只好靠涨价来维持营收增长。目前阶段,涨价只限于新增客户,但很可能在一、两年后,涨价策略将普及到所有客户。
对于价格敏感的客户在最初因为价格而选择了阿里巴巴,那么,也会因为价格而抛弃阿里巴巴。而现在,既然马云这么急着跳出来宣布客户中有欺诈,要关闭部分GS,还要加强GS审核,那么更可猜测,可能在一个月后公布2010财报时GS就已经是负增长的了。
总之,不管马云清不清理GS,有没有欺诈,要想指望GS再出现大幅度上涨,是不可能了,原因也并不是清理GS,而是因为经济规律。他这时候跳出来只是寻找一个借口而已。
卫哲无能为力、黯然离职
2008年的出口通造成了GS数量的一波疯狂上涨,以及阿里巴巴业务的迅速扩张。但人是有局限的,会有惯性思维,因此,当扩张过后,如何面对市场的饱和,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准备并不充分。
与GS不同,阿里巴巴还有一块业务叫诚信通,主要针对国内市场,这块业务至今还处于高增长阶段,2010年3季度,诚信通付费用户数量达到631348,大约6倍于GS的数量,但是国内市场B2B人们往往不愿意出钱,因此,从这部分而来的收入与从外贸中得到的无法比。国内市场收费用户基数是GS的6倍,但最终,为阿里巴巴贡献的收入只有34%。而GS占到了58%(还有一部分其他收入),可见,外贸还是占了大头,一旦外贸停摆,依靠内贸的增长还不足以弥补。
所以,阿里巴巴急于在GS增长停滞后,继续挖掘现有GS用户的价值,从他们身上多收钱。
这样的招数不是不能做。以百度为例,百度的竞价排名(也就是凤巢)在用户数量增长趋缓的情况下,非常巧妙地提高了竞价的价格,从而继续获得了利益。
捆绑销售,出口通从1.98万增长到2.98万,表面上并非涨价,而是捆绑销售了1万块的增值产品。
在淘宝上收钱,也是利用这种增值服务法,表面上智能,但实际上必须掏钱。不过淘宝上的增值服务做得更加巧妙,而在阿里巴巴上,似乎用户并不买账。
如果卫哲再继续留任,所能采取的也只不过是上述手段,大概也很难对阿里巴巴有所提升了。这时,也就是他离开的时候。至于所谓GS的欺诈,只不过是一个借口。如果GS仍然维持着高增长,就算是有欺诈也不要紧。
请回想一下,当阿里巴巴宣布卫哲离职时,卫哲的表现则是心甘情愿,不做丝毫分辨,如果不是心死,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这说明他本人已经知道,留在这个位置上的意义不大了。
(新闻编辑:易营销站 智能做企业网站 )
 

【易营销站】 智能做营销型企业网站

标签Tags:
关键字:
马云卫哲,GS,Gold supplier,阿里欺诈门,阿里巴巴GS用户,GS用户增长乏力,阿里高层大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