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座网撤站、24券陷入困局、爱帮网销声匿迹、一些入不敷出的团购网站像嗷嗷待哺的婴儿一般渴求融资的介入……方兴未艾的团购产业在兰州亦面临着“洗牌”的危机,与跌入冰点的季节一同急速“入冬”。在这个由风投、网站、地方代理、商家、网民共同组成的利益链条中,团购网站经营貌似热火朝天,但却乱象丛生?我们不禁困惑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而谁又是最终获利者?
利益上游
风投机构:轮番“烧钱”主宰行业
如今,团购之间原本隐藏在水下的厮杀也逐渐暴露出来,而为他们准备弹药的恰是风险投资商。无高技术门槛、创新缺乏、难以规模化,尽管压在团购网站身上的这三座大山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风险投资商依旧源源不断地向其注入巨额资金。
本土生活门户网站“兰州圈子”的负责人强小明谈及团购行业的发展,不无揪心地说:“团购野蛮生长,风险投资功不可没。这些风投一涌而出,像股民一样追涨杀跌,不是比谁投得准,而是比谁投得狠。”
“风投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团购网站的所有权或控股权,更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和提供增值服务把投资企业做大,然后通过公开上市、兼并收购或其他方式退出,在产权流动中实现投资回报。”强小明此言或道破了风投“热衷”向团购网站“注血”的真相。
10月以来,团购网站融资消息几乎绝迹,而高朋上市后市场表现不佳和拉手网IPO遇阻更让业界唱衰团购行业。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风投资本的撤出也对国内团购网站造成了致命打击。互联网企业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集体遇冷,同时团购网站的不理性发展也让资本投资方对今年的团购业务失去了信心,纷纷撤退。
团购网站:盲目吸金扩张乏力
“目前,行业开始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盲目扩张以及信用问题。”团宝网兰州站负责人孙凯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当下怀揣资金的团购网站开始在品牌推广上各显神通,尤其在高朋宣布与腾讯合资建站之后,团购网站对于品牌知名度的渴求猛然上升。不难发现,不论是电梯间还是公交车身都能看到拉手网的广告,而热播中姚晨骑驴的“赶集网”广告据称投入4亿巨资;糯米网则表示将投入2亿元广告砸央视和各地卫视广告……
但并非谁能“烧”到最后,谁就是赢家。“三年前的博客网站,也是从一片燎原之火,最后却变得一片狼藉,最终占领高地的,是那些躲在暗处偷偷窥视并伺机而动的门户网站,走在前面的,被他们当做‘探路者’。”强小明同样认为,网民的认知度最高的只有3~5家有规模的网站。“团购现在的市场局面,就像1999~2000年门户竞争时一样。但随着卡位战的结束,成长率会逐渐拉大。”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亦向记者直言,网络团购门槛过低是导致团购数量呈几何式增长的另一大原因。“几千块钱的建站成本、数台服务器、三两个美编、招聘几个推广人员便盲目上马网站的不在少数。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团购网站入行门槛低。”原满座网兰州站业务人员苏琪说:“部分网站参与竞争后发现,团购到底是个生意,‘进场捞钱’的想法行不通。团购行业线下资源的争夺,需要强大的本地销售力量;线上品牌的推广,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单这两点,对于上千家的小团购网站来说,就是致命伤。”
此外,团购网站的创新乏力更是备受业界的诟病。苏琪同样认为,目前团购行业的同质化现象太严重,缺乏差异化的经营:“创新缺失带来的最直接影响,便是团购网站的品牌度;而在互联网的江湖里,只有创新求变,才有继续生存的空间。”
推广企业:心态“牵连”行业走势
而作为团购产业链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参团企业的心态更是决定了整体团购行业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要素。
原满座网兰州站业务人员苏琪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团购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介绍客户而向商家收取一定比例的分成佣金,也可以理解为低买高卖,赚取折扣差价。”
为了拓展这一市场,兰州市的各大团购网站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同一企业在一天之内接触数家不同团购网站业务推广人员的情况屡见不鲜。“经常有一些中小型的团购网站开出智能宣传的条件,想拉拢我们参团。”鼎中鼎澳门豆捞执行总经理马文波告诉记者,为了竞争,团购网站纷纷打出亲情牌,另外还会给出更好的位置,对外包括邮件或者广告方面的支持;在面对不同优势的团购网站,企业首先会进行一个自我筛选,除了附加广告和倒贴钱的诱惑外,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平台的推广效应。
强小明同样认为,团购网站的价值在于,帮助参团企业扩展业务、让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赚钱;而一些打着“智能推广”噱头的中小型团购网站的恶性竞争,难免让很多参团企业心态失衡,出现假货参团、虚标原价、篡改成交量、服务缩水、质量打折。
孙凯军也对参团企业的心态失衡影响团购行业的良性发展表示担忧:“团购属于B2C电子商务,而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史,就属于价格战。”据透露,国内数千家团购网站的效仿鼻祖Groupon在美国的毛利率可以达到40%;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之后,这一数字变成了不到5%。孙凯军直言:团购网站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商家提供促销的平台,其模式简单进入门槛低,对于消费者而言,用户粘性不高;这导致了即使低价换来了一时的流量,一旦低价优势消失,用户流失非常快;一些本着快速融资上市目的存在的团购网站,正是恶性竞争的操盘者之一;拼尽最后一笔融资,活到最后,靠贴钱和低价吸引参团企业和消费者的状况必须改变。
利益下游
地方代理:“隐身”幕后的受害者
“其实,网络团购的链条上还有一方,也是受害者,只不过它隐身在幕后。”在2010年底网络团购建站爆棚之时,虎子(化名)在某团购网站从事业务推广,后来转做为兰州的代理商,他向记者“揭开”了团购网混乱的另一面。
业内人士虎子告诉记者,团购网站烧钱除了来自风投外,很大一部分来自散落各地的代理商。所谓代理商,就是帮助团购网站购买产品或者服务的第三方公司。网友购买的团购商品和服务,很多就是通过代理商来开拓,然后提供给团购网站。“在每一次交易时,消费者只知道团购链条的‘上游’——团购网,‘下游’——产品和服务;代理商的角色在消费者过程被隐身。但真正完全靠自己的业务员与商家联系、谈判、签约的团购网站是极少数的,大多数还是将业务分包,根据团购产品或服务的类型,由不同代理商去开拓商家市场。”
据虎子介绍,在团购网站和代理商这对关系中,网站属于强势地位,一般只要预付最低仅1成的款给代理商,就可以搞掂一单业务。如此看来,团购网站和代理商应该属于利益同盟方。“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如果团购网站在代理商购买到合同约定的产品或服务后,能够及时将余款给到代理商一方,这种利益同盟的合作关系也许会很顺畅。而现实是,团购网站总是以有消费者投诉为由,将余款扣为‘保障金’。理由是,需要给予消费者投诉的问题调查、赔偿。而这一押扣时期,最长可达两年。这等于说,极端情况下,一单生意中,代理商最多要有90%左右的资金被占用。而网站只需要10%的钱办100%的事情。”虎子说,不幸的是,现实的网络团购消费链条中,商家由于追求人气,达不到条件也加入团购中,导致团购产品服务质量令网友不满,投诉经常发生。
另一方面,团购网站还将团购中网友支付款项再次变成货款,从而开始下一个循环。“如果有1000人参加一项团购,每人100元,总共就是10万。网站只需要支付10%即1万给代理商,剩下的部分9万为‘保障金’。然后,利用时间差,从这个钱中拿出部分进行下一个团购项目。你想想,网站能滚动获得多少资金?”虎子表示,项目越大,网站所占有资金越多。
参团网民:低价诱惑投诉激增
互联网团购行业曝出的最大丑闻,当属高朋的“假表门”——10月份,高朋网“690元”出售某名牌手表开团,在消费者关于手表质量问题的投诉中,对高朋售假货的怀疑也逐步加深,面对该表业公司发表的“已经鉴定消费者从高朋网购买到的手表均为假货”的声明,虽然高朋回应责任在供货商,并声称自己也是受害者;但网络团购在价格低廉的“光鲜”表象下,种种消费陷阱早已成为参团网民心头上一块挥之不去的阴影。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甘肃锦荣律师事务所律师殷大勇对兰州团购行业的发展亦表示关注。“不可否认,一些团购网站提供的团购服务确实让不少消费者在省钱、省心的情况下,不仅完成了购物过程,还享受到了消费的快乐。然而,随着团购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这种消费者和网络平台、供应商互不照面的购物方式,被一些缺乏诚信甚至不法经营者所利用,不少消费者不仅没有体验到团购的乐趣,相反其合法权益还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更有的团购网站在吸纳消费者的预付款后卷款消失,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通过低价诱骗消费者并不是团购网站的惟一问题,根据中消协网站的投诉记录,团购已经成为今年消费者投诉的一大热点。据中消协和一些团购调查机构数据,今年上半年,团购投诉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7%,部分大中城市的投诉量比去年同期激增了四倍。
“团购网站的基本模式是:1、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高折扣的;2、团购平台要收取服务费用。这导致只有两类商家对团购网站需求最大,一是临时清理库存的公司,二是硬成本较低的服务行业,比如餐饮、美容。这两类公司都是中国各种纠纷容易存在的高危地带。”
兰州市消协副秘书长梁风华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有关团购的投诉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餐饮住宿、摄影照相、休闲健身、采摘游乐、家政服务、电子产品、珠宝玉石、品牌服装等领域。表现在货不对板、退换货难,服务注水、价外有价,高标低折,吸引眼球,线上诱人、线下限制,服务超售、兑现困难等方面。同时,根据团购导航网站团800发布的投诉平台统计数据:10月份消费者共计提交1132起团购投诉,202家团购网站被点名控诉,另有52起投诉因提交资料不完整无法受理。约3600人次参与发言,12.7万人次访问了这些投诉帖。
根据计算,10月份团购行业投诉解决率为58.7%(公式:解决率=已解决的投诉/全部投诉×100%)。分析显示:投诉最多的仍然是退款问题,其次是商家发货这个痼疾。
对于处于网络团购产业利益链最底层的参团网民,梁风华副秘书长中肯建议:“消费者在面对网络团购的低价诱惑时,可参考一些团购网站的消费评价,同时理性消费,切莫贪图一时便宜而落入消费陷阱。” (《西部商报》施斌)

标签Tags:
团购
关键字:
团购企业,团购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