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何面对这个旷日持久的自我之战,将决定马云是否能成为一个伟大的领导者。成功本身就是陷阱。领导力是一生的修炼,得到不容易,失去却很容易。“欺诈门”与“支付宝风波”是对马云领导力的挑战,更显现了马云领导力的衰减。
首先看“欺诈门”。2009年及2010年分别有1219名及1107名阿里巴巴网站的会员涉及诈骗全球买家,近100名员工为了高业绩高收入,故意或者疏忽而导致一些涉嫌欺诈的会员加入阿里巴巴平台,公司诚信为本和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因此CEO卫哲、COO李旭晖引咎辞职。
欺诈事件历经时间久,牵涉人员数量大,在事件发展中,前期信用评估、后期业务和人员的审计和稽核、数据监测、客户投诉处理等节点的风险控制失效,这显现了马云领导力的不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随着企业的成功、员工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没能使更多的人怀有梦想与激情,正确看待短期的业绩与利益;没能使价值观走出宣导的阶段,切实的制度性的成为全员、全流程决策的准则;没能通过培训使更多的人具备支撑企业目标现实的能力。
企业成功最大的陷阱就是,领导者重外部的机会、竞争、业绩、规模,而忽视内部能力基础。可惜,马云也难逃陷阱,对自己内外部关注度失衡的心理变化把握不足。
再看“支付宝风波”。为了让支付宝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马云把支付宝低价转移到自己控股的公司,对股权进行重组与变更。在易主的过程中,马云未经雅虎和软银的董事代表许可,单方面终止了协议控制,随即启动补偿谈判。软银和雅虎失去了实际控制权,于是引发了阿里巴巴、雅虎、软银三者之间的争端。
马云作为推动支付宝获得成功的舵手,他对支付宝有更多的理解、激情与动力,自然更关心支付宝的前途,也有理由获得应有的利益,这是可理解、可接受的。问题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推动支付宝的发展,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得利益。
马云低价而秘密的方式显然是错误的,这违背了诚信原则和契约精神,也违背了他一向倡导的新商业文明,更不符合其成为肩负社会责任、改变世界的企业家的自我定位。我是谁?只有在重大的决断中,才能回答清楚。在这件事上,我们看到,价值观并没有上升到战略导向的地位,不能成为战略决断的准则。在价值观与支付宝的前途与利益面前,马云选择的是克敌制胜,是前途与利益,而不是恪守自己曾推崇的价值观。这样一来,马云已经拓展到社会的领导力就收缩回来了,因为他关注的是支付宝的成功,而不是如何推动监管的变革,使准入制度更加透明和开放,使市场经济更健康。

标签Tags:
关键字:
马云自我之战,马云领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