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行业还发生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影响中小微企业,影响草根经济。在重庆闹市区解放碑的一座楼中,人们正围绕着一个名为“小额贷款公司资产收益权凭证”的新事物而忙碌着。小额贷款公司资产收益权凭证即是将小额贷款公司贷出去的资产打包后,再发行收益权凭证。
这是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业务,或将撬动中国资产支持证券(ABS)市场的“大蛋糕”。进入2011年以来,监管部门也频频释放欲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号。
5月14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表示,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本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8月18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吴显亭表示,国务院已经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扩大试点,央行会同相关部门目前正在积极研究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方案。
与此同时,重庆也正在探索。
7月19日,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下称“重庆金交所”)首批总价值1亿元的小贷公司资产收益权凭证和价值1000万元的信贷资产上线,甫一推出即告售罄。
“小额贷款资产收益权凭证是由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发行人,以其小额贷款资产包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基于应收债权出让其收益权的资产转让方式。”重庆金交所董事长罗得志博士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说。
这与资产证券化类似,但也并非完全相同。资产证券化融资时,发行人先将资产包真实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然后由SPV来发行有价证券融资。而小额贷款资产收益权凭证融资时,并不设立SPV,资产包的所有权并不发生实质性的转移,因此,它的收益和风险是锁定的。
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在上线现场表示,该产品对于解决草根经济的资金问题,对于解决老百姓的创业问题,对于解决中小企业乃至微型企业的发展问题,都有积极意义。
此番重庆市政府为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草根经济,敢为天下先,也吻合其一贯的思路。早在2008年,时任重庆市常务副市长的黄奇帆就提出,要把重庆建成银证保之外的另类金融中心。当年5月,银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黄奇帆为组长的重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领导小组随后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重庆第一个在省级层面出台指导和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相关文件。
政府的推动让重庆小贷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2010年底,重庆小贷公司实收资本55.28亿元,贷款余额60.32亿元,两者均在西部省份中排名第二。
为更好服务草根经济,重庆金融系一直酝酿帮助小贷公司创新融资方式,解决其资金紧张的问题。
2011年4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在一份下发文件中表示,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实行融资比例弹性化试点,对于经营管理较好、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比例上限可提高到资本净额的100%,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积极支持经营管理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信托贷款、信贷资产转让和股权质押等方式融资。
小额贷款公司资产收益权凭证则为小贷公司开拓一个新的融资渠道,当然,能够进行此项金融创新也与小贷公司仅受地方金融办监管有不可割裂的联系。
按照重庆金交所业务规划,第二期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收益权凭证除了包括小贷公司信贷资产收益权凭证,还将引进企业应收账款转让、租赁资产收益权凭证及信贷资产转让等新交易品种。
关乎草根经济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3366家,实收资本2464亿元,贷款余额2875亿元。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动辄10倍杠杆相比,小贷公司的杠杆低得可怜,个中原因值得一探。
尽管小贷公司做的是资金融通业务,但却并未被监管层定义为金融机构,而只是普通的商业企业。性质决定业务开展范围,根据银监会、央行的相关规定,小贷公司既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也不能进入银行间拆借市场,其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且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资本净额50%。
实际上,很多小贷公司的杠杆甚至不到1.5倍,原因就在它们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难。一位金融从业人员告诉本刊记者,小贷公司融资难主要是因为行业总规模小且分散。该人士称,就规模而言,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A(8.02,-0.08,-0.99%)(000002.SZ)的资产规模就已达到2609亿元,一家的资产规模即与3366家小贷公司相当。而在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大环境下,作为中小企业的小贷公司也不例外,“金融机构认为做它们的融资业务,风险与收益不相匹配。”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贷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差距大。该人士表示,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在开展融资业务中尤其重视抵质押、担保等保障措施,而小贷公司贷款往往是无抵质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双方理念很不同,小贷公司很难说服金融机构认同它。”
更让小贷公司经营者感到无奈的是,“即使从银行借足钱,小贷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只有33%,杠杆连一般的商业企业都不如。”重庆市江北浙商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浙商小贷”)总经理伍军先生告诉本刊记者。
小贷公司本应是信贷市场的零售商,和银行错位竞争,补足市场的不足,“但现阶段信贷批发的渠道太少了,让小贷公司无米可炊。”伍军说。
批发不到信贷,杠低杆,股东自然就得不到高回报,公司也失去了高速发展的动力,并滋生出众多行业乱象。有的小贷公司为降低成本,数额小的拒贷;有的小贷公司资金被股东抽回或贷款给关联方;有的小贷公司更是铤而走险,通过不合法途径进行融资。
小贷行业还发生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本刊记者在其它城市采访时发现,一些企业尽管没有小贷牌照,但也干着和小贷公司一样的业务,只是它们放贷时,不采用“公司贷人”的模式,而是采用“人贷人”的模式大打“擦边球”。相比合法的小贷公司,这类企业因它们无牌照,不遵守国家关于小贷公司的规定,融资渠道自然宽了很多,杠杆高了,赚的钱也自然比持牌小贷公司多。
小贷公司融资遭受瓶颈,不仅影响了它自己,还会影响中小微企业,影响草根经济。

标签Tags:
关键字:
小贷公司试水重庆市场,小贷公司影响草根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