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天津市货币信贷运行朝着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向发展,存贷款增速平稳,信贷结构得到改善,投放节奏趋于均衡。截至上半年,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999亿元,同比增长18.1%;各项存款余额17064亿元,同比增长10%。
今年以来,全市贷款增速虽然回落,但增速仍高于全国水平。6月末,全市人民币贷款增速1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也高于北京、上海、广东等较发达地区。贷款余额和新增贷款均居全国第13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位次保持稳定。各月度间贷款增长较为均衡,6个月分别新增275亿元、205亿元、154亿元、201亿元、179亿元和225亿元,贷款投放月度间波动较上年更为平缓,节奏更趋平稳。
同时,贷款期限结构趋于合理,短期贷款增速达到27.8%,高于中长期贷款增速14.3个百分点;对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中小企业贷款增加363亿元,同比多增116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为63.6%,比同期提高40.8个百分点;对服务业的信贷投入力度加大,15个服务行业贷款余额达9821亿元,比年初增加836亿元,占全部行业新增贷款的比重为73.4%,同比提高12.5个百分点。此外,信贷资金重点支持了在建(续建)项目。6月末全市主要银行机构累计发放项目贷款1129.6亿元,其中在建(续建)项目贷款972.9亿元,占比达86.1%;房地产开发贷款主要支持了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公共租赁房、示范小城镇、城中村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较年初增加149亿元,同比多增134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新增贷款的比重达139.8%。
随着宏观调控和监管政策要求的不断提高,本市商业银行将全面重视资产和负债的平衡管理,提高负债业务营销管理水平,加大本地采购,减少存款资金外流。同时,要严格按照合同落实贷款投放,保证在建、续建项目的用款进度,维护好重点项目的资金链,保证到期贷款本息的收回。
此外,优化信贷结构也是本市下半年金融工作的重点。其中,加大对扩大内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重点支持大项目、好项目优化经济结构将作为一条主线,并积极支持中心城区总部经济聚集区、楼宇经济、科技小巨人、特色街区、创意产业园区等都市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进行贷款期限和抵押方式的创新。

标签Tags:
关键字:
中小企业,贷款
|